任南琪:十二载风雨兼程 铸环境金牌团队
发布时间:2019-07-29
从历史角度看,城市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作为城市的命脉,健康的城市水体和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的水体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
有这样一支团队,始终心系祖国,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这样一支团队,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致力于生态污染防治事业的一流人才,催生了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一流成果;有这样一支团队,以不竭的创新精神奔跑在科技突破和产业实践之间,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描绘着浓墨重彩的画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股业界“清流”——便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带领下,成立于2007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
十二载孕育“小楼精神”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二校区环境学院的校园里,有一幢掩映于树影中的白色小楼,这是任南琪院士主持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生物技术实验平台。“小楼”不大,却见证了任南琪及其团队12年来的艰苦跋涉,见证了他所带领的课题组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曲折历程。实验室在十几年如一日的科研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与专业文化和精神一脉相承、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内核的“小楼精神”。
任南琪院士曾经这样阐释“小楼精神”的内涵:“做人第一”的思想品行教育,“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方式,“不拘一格”的成才教育思路,“宽容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海纳百川”的团队建设准则。
放眼全世界,生态污染的治理之路都绝非轻松。尤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正是秉承着“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和弘扬“格物穷理,知行合一,海纳百川”的精神,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基地、提高我国在本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从小楼中起步的实验室经过10余年的发展,积极探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构建起了“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打造出一支响当当的科研铁军,涌现出一批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家国情怀的科学人才。
十二载涌现科技人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国家如此,行业也是如此。
回望12年来实验室的发展进程,从最初的一个10多人的水处理研究室,跃升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又有应用学科的内涵,研究的范围也从水污染防治扩大到涵盖整个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以及化工、材料、生命科学等相关的广大领域。能够完成这些艰巨任务,正是依靠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实验室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百千万国家级人选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3人、新(跨)世纪人才21人……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为学术带头人,以各类人才计划入选人员、博士生导师为学术骨干的学术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70岁以下研究人员的博士化率达到了100%,并且都具有国(境)外学习和工作经验。